NO.1
問:內高壓技術的主要應用行業有哪些?
答:內高壓成形技術應用的主要行業有汽車、航空、航天、管路等。目前汽車是內高壓成形技術應用最廣泛的行業。比如金龍客車、宇通客車還有其他奔馳寶馬的零件供應商與興迪合作時就用內高壓成形技術。
NO.2
問:內高壓技術在汽車上應用的部分主要有哪些?
答:內高壓技術在汽車上應用的零件種類包括:(1)底盤類零件,包括副車架、后軸、縱梁和保險杠等;(2)車體構件,包括儀表盤支梁、散熱器支架、座椅框、上邊梁和頂梁等;(3)發動機與驅動系統,包括歧管和排氣管件、凸輪軸和驅動軸等;(4)轉向和懸掛系統,包括控制臂和轉向桿等,這些部件都可以啟用興迪內高壓機來完成。
NO.3
問:什么是變徑管?
答:變徑管的結構特點是中間一處或幾處的管徑大于兩端,常用于汽車排氣管、飛機和火箭管路系統。從結構上看,變徑管又分為對稱和非對稱兩種方式,變徑管可用興迪內高壓機來壓制。
NO.4
問:常見的多通管有哪些?
答:多通管的結構形式由T型三通管、Y型三通管、X型(十字)四通管和六通管等,這些部件都可以用興迪三通管機完成。
NO.5
問:什么叫液壓沖孔?
答:液壓沖孔是完成零件的內高壓成形后,在內壓支撐下在零件商直接沖孔。其優點是在零件內部的高壓液體相當于軟凹模,支撐管壁不發生坍塌。這樣在不能放置剛性凹模的部位,液壓沖孔的優點更為突出。目前,液壓沖孔最大直徑為20mm左右,沖孔的最大壁厚可達3~4mm。在這方面,興迪的后續服務會體現出優勢。
NO.6
問:什么叫液力脹接?
答:液力脹接是以液體介質在軸管內加載產生局部變形,實現軸管和多個套環一次性整體連接的工藝方法,多用于制造空心凸輪軸等軸類零件,而興迪就有使用這類技術。
NO.7
問:充液拉深技術相比普通拉深的最主要優點?
答:相比普通拉深,充液拉深的成形極限高和拉深比更大,對于低碳鋼筒形件,最大拉深比可達2.6;對于不銹鋼可達2.7,鋁合金可達2.5。如果采用一些特殊工藝措施可以進一步提升拉深比,如在板料上下表面充不同壓力的液體形成壓差,可以使拉深比提高到3.0以上。充液拉深的技術在興迪板材充液成形機上有特別成熟的表現。
NO.8
問:近年來充液拉深技術有哪些新發展?
答:20世紀90年代以來,更多的提高成形極限的充液拉深新技術不斷出現,如可控徑向充液拉深技術、外周帶液壓的充液反拉深技術、差溫充液拉深技術、變薄充液拉深技術等。
隨著壓邊力伺服控制技術和高壓密封技術的進步,近年來以液體作為凸模的拉深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這種技術也稱為板料高壓成形(High-Pressure Forming of Sheet Metal),其中興迪板材充液成形機就有應用到。
NO.9
問:液體凸模技術的成形工藝特點是什么?
答:它的主要工藝特點是合模力隨內壓實時變化,在成形初期,合模力較小,以利于板料拉入模具;在成形后期,當板料全部拉到模具內時,提高合模力保證密封,這時增加內壓對零件進行整形。因此可以獲得深度較大、形狀復雜、尤其是局部具有小過渡圓角的零件,有效的克服了舊工藝中深度小,壁厚不均勻的缺點,這些新興工藝在興迪的設備上得到很好的運用。
NO.Ⅹ
問:殼體液壓成形技術的是怎么發展的?
答:該技術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主要的發展階段:
(1)殼體結構由平板類多面殼體擴展到單曲率多面殼體,平板類多面殼體的主要缺點是二面角大,容易造成脹形時焊縫開裂以及材料利用率較低。采用單曲率多面殼體的主要優點是二面角小,焊縫變形量小,壁厚減薄率較小,并且可以通過選擇合理的赤道帶瓣數提高材料利用率。
(2)由低壓及常壓球形容器發展到三類壓力容器,它實現了由薄板向中厚板的跨越,從材料角度看,實現了低碳鋼向低合金容器鋼的跨越,從存儲介質看,從安全的水介質跨越到了液化氣這樣的高壓易燃易爆介質,這個過程主要解決的是脹形對于殘余應力、力學性能和壁厚分布的影響。
(3)由球形殼體擴展到了非球形殼體,包括橢球殼體、環殼等其他異形殼體。國內的興迪在這方面技術領先。